7月16日至7月21日一场以“红心助乡韵,艺起绽芳华”为主题的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怀宁县雷埠乡开展。
追寻红色足迹,赓续信仰之光。在安徽怀宁县雷埠乡这片浸润着革命精神的土地上,乡团委工作人员组织实践团参观了郝晓辉烈士纪念馆,感受传承红色基因,在雷埠乡的红色热土上,青年学生们追寻信仰的脚步愈发坚定。
探寻黄梅戏韵,激活非遗之魂。实践团在乡团委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前往雷埠本土艺术家家中学习交流,团队成员怀抱民族乐器笙,与当地传承人即兴合作,经典唱段《女驸马》的清音与《大别山母亲》的深情在笙点染下焕发新韵,古老唱腔与传统器乐碰撞出传承的火花。这群大学生以青春视角丈量了黄梅戏的深厚底蕴。
绘就红杉画卷,赋能文旅之兴。盛夏蝉鸣,一片静默生长的红杉林正迎来青春的创意激荡。在乡团委工作人员陪同下,实践团深入雷埠乡,穿越绵延起伏的杉林,以专业视角展开全方位调研,为这片亟待推广的自然瑰宝量身打造专属IP形象,开启艺术赋能乡村文旅的新探索。在艺术与乡土的碰撞中,雷埠乡的绿色宝藏,正被注入青春的创意基因,等待焕发文旅振兴的璀璨光芒。
深耕田野阡陌,丈量振兴之路。在雷埠乡的田野上,跃动着青春的探索身影。乡团委工作人员协同实践团深入雷埠乡雷埠村,将目光聚焦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在近100亩的药用丝瓜种植基地,队员们系统学习了从智能育苗大棚的精心培育,到规模化种植的科学周期管理。加工基地内,浸泡池与宽敞的晾晒大棚展现了丝瓜络产业化的关键环节。雷埠村以药用丝瓜络深加工和生态水稻种植为双引擎,不仅鼓了村民的钱袋子,更蹚出了一条特色鲜明、效益显著、惠及全村的乡村振兴之路。大学生们在此触摸到了产业兴旺带动乡村共富的强劲脉搏,也为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注入了青春的观察与思考。
从触摸红色史料中读懂“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赤诚,到身披戏服感受黄梅戏非遗的生生不息;从为红杉林注入创意基因,到见证田野间特色产业铺就共富之路,青岛科技大学“红心助乡韵,艺起绽芳华”大学生社会实践团的脚步,始终与石牌镇、雷埠乡的发展同频。实践中,红色基因在青春心中扎根,非遗文化在创新中焕彩,乡村资源在创意中激活,产业模式在探索中升级。未来,实践团将带着这份收获与感悟,持续以青春之力助乡韵传承、以赤子之心绽时代芳华,让“红心”与“艺力”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书写更动人的篇章。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成功举办,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承,更彰显了青年才俊在文化传承和社会参与中的积极作用,雷埠乡的文化底蕴在青春力量的发掘下再次展现。
(司雨林 鲁毅)
诚多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