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外交风向为何发生转变?
印度的外交立场开始转向中俄,作为“死对头”的巴基斯坦却频繁对美国示好,两国态度转变是怎么回事?巴铁难道不铁了吗?
据观察者网报道,当地时间8月10日,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穆尼尔到访美国,距离上一次6月18日访美不到两个月,如此频繁的举动引起外界关注,而穆尼尔在访美期间的言论更是让印度怒火中烧。
在访美当晚,穆尼尔发表惊人言论,如果巴方在未来的印巴战争中遭遇生存威胁,作为拥核国家,巴方将在国家步入毁灭前“摧毁半个世界”。这番话把在场的人都吓到了,因为这是1945年以来,首个他国军方高层对第三方国家发出核威胁。
不过穆尼尔带给众人的震撼还不止这些,他还对今年5月印度暂停《印度河用水条约》的举动发表威胁言论,称巴基斯坦2.5亿人因为莫迪政府的举动面临饥荒风险,“印度尽可能的去建造水坝,建成之后我们会用10枚导弹摧毁它”,并强调巴基斯坦不缺导弹。
值得一提的是,自5月印巴冲突结束后,特朗普政府对印巴双方的态度有了明显变化,他不断吹嘘是自己用关税手段斡旋了印巴停火,但印度方面却坚持否认。
到了6月18日,特朗普当天致电印度总理莫迪访美,但同一天时间,穆尼尔到访美国并和特朗普共进午餐,这是不符合常理的事情,但特朗普偏偏为巴基斯坦开了先例。该消息传出后,新德里随即发表声明,婉拒特朗普对莫迪发出的访美邀请。
面对特朗普的“善意”,巴基斯坦也非常积极,两个举动对美方做出回应。第一件事,7月30日,巴基斯坦和美国举行联合演习,巴海军派出了中国053H型改进护卫舰“沙姆希尔号”,美海军则派出“菲茨杰拉德号”宙斯盾驱逐舰。演习期间,双方还进行协同航行、通信测试和舰炮演练等科目。作为长期依赖中式装备的巴基斯坦,却和美军举行密切演习,虽然规模不大但确实会引起不必要的质疑。
第二件事,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7月31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文称,美国已经和巴基斯坦政府达成协议,将联合开发巴方境内的石油资源。
说完了巴基斯坦,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印度。在特朗普重返白宫不到1个月,莫迪就应邀访美,在关税、能源和军售等多领域和美国达成基础共识,可谓是诚意满满。在特朗普掀起关税战之后,莫迪也为了迎接万斯访印,还对中国钢铁进行了小幅度制裁。
但印巴冲突爆发后,中国下场斡旋局势,印度本以为能够得到美国撑腰,结果特朗普不仅表示“不感兴趣”,还让鲁比奥致电印巴双方警告他们停火,并在事后宣称是自己斡旋了冲突,这让美印关系逐渐微妙。
6月18日拒绝访美后,莫迪就已经清楚了特朗普的立场,所以在接下来的6月底的上合防长会和7月初的金砖峰会上,莫迪不仅没有照例缺席,还态度积极的拥护两个组织的决议,并不断喊话中俄双方缓解关系。
现如今,特朗普为了制裁俄罗斯对二次加税,累计税率高达50%,这让印度转向中俄的立场更加坚定,前几天宣布要出席8月31日至9月1日在天津举行的上合峰会,还希望能够重启中俄印三方机制,就多领域合作进行密切磋商。
巴基斯坦对美国“抛媚眼”,或许是为了对美印关系火上浇油,给自己争取足够的战略缓冲;而印度积极对中俄示好,也算是对美国极限施压的一种制衡。正所谓,外交就像是摸石头过河,我们能看清主要方向,但谁也不知道前方的脚下有什么,多极化不仅仅适用于经济,外交领域也同样如此。
我们应该相信中巴友谊牢不可破,但国与国之间交往永远是利益当先,这一点是无可争议的事实,所以巴方欠妥的做法是一时还是长久,有待时间考量。正如印度无利不起早的示好一样,中方都应该保持理性客观的看待,不能盲目做出决定。
诚多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