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4潮
资本的流动,不仅预示着产业方向与发展潜力,更是企业领导地位与资本影响力最直观,且最强力的注释。
在过去的20多年,中国锂电产业世景变迁幅度之大往往让人恍若隔世。
20多年前,日本人断定缺少专业设备的中国厂商造不了锂电池,彼时全球90%的锂电市场份额近乎被日韩等外资企业垄断;但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国已在全球锂电多个核心供应链占据优势地位,比如中国锂电池出货量已占据全球73.7%的市场份额,其中储能电池出货量占全球比例达87%;正/负极材料出货量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90%,电解液出货量全球占比超85%,锂电隔膜占据全球超80%市场份额等等。
伴随着中国锂电产业的全面崛起,资本市场也掀起了一场又一场造富神话,原本一个个 “小而美” 的锂电细分领域诞生了众多千亿市值巨头,最巅峰期,中国锂电上市公司总市值突破至5.8万亿元人民币,千亿以上市值企业多达12家。
但在持续 “周期熊” 冲击下,目前中国锂电上市企业总市值已较巅峰期(2021年12月)减少约2.91万亿元,降幅达53.31%,远超同期上证指数5.99%跌幅。
但是,中国锂电激荡的二十年间,已历经多次产业与经济周期的洗礼,有些人始终屹立潮头。
据24潮产业研究院(TTIR)统计,目前中国锂电产业仍有131位亿万富豪,他们总财富合计超7000亿元,人均财富53.56亿元。其中,财富在10亿元以上者75人,财富在100亿元以上者12人,前十名财富合计4531.96亿元,占整体比重达64.59%。(特别注:1、本文仅统计上市公司实控人、董监高等企业核心管理与决策层持股数据;2、为了体现A股与港股数据的一致性与公正性,所以以2024年年报披露第一大股东与董监高相关持股数据为准,有高送转情形的已相应调整持股数据;3、计算公式为:相关人员持股量乘以 “2025年7月7日收盘价”。)
不可否认,在持续价格战与贸易战等深刻影响下,中国锂电产业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与困局,但基于长期的锂电研究所关注到的产业变化,24潮产业研究院(TTIR)分析认为,当下资本市场对中国锂电产业(特别指动力与储能电池产业链),尤其是部分优质企业,存在严重低估的现象与问题。
“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巴菲特曾说,“价值投资的本质在于企业持续创造财务的能力。只有与伟大的企业共同成长,才能够穿越时间的河流。”
展望未来,24潮产业研究院还将重点持续关注优质企业对锂电产业趋势的影响与拉动,以及在产业端用数据探查出的产业链结构性优势与可持续发展态势,以供读者朋友参考。也欢迎读者朋友交流、探讨,以及批评。
(特别注: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诚多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